ajanblog

jan kwan. 26 years old already. studied in creative media before. said to be a media co-worker now.

Tuesday, November 30, 2004

《怪誕城之夜》 /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怪誕城之夜》("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 henry selick / 1993' /76 mins

一直也以為《怪誕城之夜》是tim burton的片子,原來他只任監製,大概是因為他的名氣大,所以用他作招來。《怪》片是1993年的作品,而我郤在十一年後的這個萬聖節前夕才看這片,奇乎、奇乎。

第一次看tim burton的作品是在中二時候,明珠台重播的"edward scissorhands"。這片我十分喜歡,也看過數次,家裏也藏有一片十周年紀念版dvd。或許我許是如是的孩子氣。

《怪誕城之夜》很明顯的就是tim的鬼主意,所以誤會了他的導演也不出奇,《怪》片說的是holloweentown的pumpkin king jack skellington在無意中發現了christmastown,覺得聖誕節比萬聖節更温暖也更有意思,於是便將「聖誕」介紹給holloweentown的市民,著他們一起籌備將來的「聖誕節」。雖則說《怪誕城之夜》是十年前的作品,但看起來郤一點也不過時,至少片中各人仍在玩具精品市場上佔一席位。

《怪》片全部也由泥膠公仔拍成,角式過百,每個角式也有獨特的造型,每個模形也有活動金屬支架讓角式們靈活活動,可見此片的製作是何奇認真。看動畫片子最值得看的是幕後製作花絮,我們可以看到一部feature length的畫片子要花多少的時間、人力和資源,這是動畫片子值得看的地方,也是其賣錢的地方。

想說的並不是《怪誕城之夜》的甚麼,反而是想起了Ladislaw Starewicz (拉迪拉斯‧史泰利維治)。Ladislaw Starewicz是1882-1965的人,他的創作全是由他的女兒和妻子合力展現出來的,其中《狐狸的故事》片長65分,小演員過百,熱鬧的場面全是一針一線用手縫製的,拍了十年時間,好看得不得了。如今的每個動畫片段都好像是在重覆著Ladislaw Starewicz的構想跟呈現。當然《怪》片的奇異點子又是後話,當中的情節造型現今大概只有tim才想像得到,tim的想像畢竟也是現今的unique。

(041025 > a movie at home)

Friday, November 26, 2004

重貼:《紐約風雲》 / "Gang of New York"

《紐約風雲》("Gang of New York") / 馬田史高西斯 / 2003' / 167mins

看那《紐約風雲》。

兩小時四十七分鐘的版本並不好,事情因而變得不完整,我期待看那四小時多的足本。里安納度做的很普通,這個角式沒有由他演的理由,或許馬田史高西斯看中的是他那復仇的眼神吧。「豬」是重要的元素,但我還未有去想這喻意甚麼。故事的結局不好,應該可以說是很難頂,至少你會預計到。那些愛爾蘭音樂我很喜歡,還有金美倫戴雅絲,上一次看她是《情迷索瑪莉》。剪片不錯、鏡頭不錯、美術項目不錯、又一城一院的闊銀幕也不錯,合起來便是一部不錯的荷里活。我還是想看那足本的片子,好讓那親情友情父子情愛情社會情歷史情有個完滿解釋。

(030321)

連結:http://video.movies.go.com/gangsofnewyork/

重貼:《怒火青春》 / "La Haine"

《怒火青春》("La Haine") / 馬素卡沙維治 / 1995' / 99mins

一大早便給那不三不四,沒大沒小的親戚吵醒,然後把我的爸給叫走了。

不到十一時對於星期天在家的我來說是早,我應該還在睡夢中才對。結果我還是床了,然後看了一場十二點半,放映的是馬素卡沙維治的《怒火青春》,故事不是甚麼可歌可泣而只是老生常談,沒有偉大的場面,說的是三個法國青年在兩天發生的事,不過手法不錯,拍攝不錯,值得一看。馬素卡沙維治會演也會導,而且時與Vincent Cassel合作,他們一起演《生日女郎》,Vincent在《怒火青春》和《血腥洪流》中也作馬素卡沙維治的演員。我喜歡Vincent Cassel所以看《怒火青春》,事情就是這樣子。這片無疑是一個bonus,我沒想過好看,因為我先看了馬素卡沙維治導的《血腥洪流》,然後覺得沒甚大不了,有如一般荷里活,看他,就像在看史提芬蘇德堡。

(30316)

Friday, November 05, 2004

重貼:《小玩意》

意外地去看了第三場藝術節項目,阮玲玉的「小玩意」,伴送現埸音樂演奏,情況就有點像在電影節看老外的默片時有哥柏斯的電子琴附送一樣,,不過哥柏斯的電子琴以一抵七,故是附送的,不另收費,這次有一隊人為你演奏,故象徵式收取每人港幣一百八十,多謝合十。而這亦是當初決定不看的原因。  

有樂隊伴奏並不甚特別,我指的是他們的所謂配樂做得不甚特別,好看的反而是電影的本身,還有阮玲玉的魅力。電影是講一個自強的中國女人的故事,大概發生在1920-1930左右,女人造的是民間手藝玩具,稱為「小玩意」,帶動了整的鎮的居民的生活,故事中間夾雜了戰爭、中國人的團結精神、兒女私情、煽人的親情……等等等等。當然,我給她的「小玩意」、小道具所吸引,然後是阮玲玉本身,她的確很吸引,也有點鬼魅,眉宇間不知不覺的把人牽引著似的。導演處理的也很好,至少如今看來還會投入,當然老故事會有她的可愛之處,令現代化的你不著發笑。

(030228)

重貼:山川直仁 / 數個短片

看了兩場不爭氣的片子。

山川直仁,有人送你票也不要看,一個說自己拍村上春故事的笨家伙,我想如果不是村上春樹的故事,他的片子甚麼也沒有,只像飛圖MV,還要是一連十三首歌的medy,真的不知所謂他拍村上春樹的故事,也不見得是甚麼好東西,只是你會知道他想說甚麼而已,樹上春樹的故事,我也不敢恭維。

第二場是一個韓國導演說電影的紀錄片、一個英國導演的短片、蔡明亮的「與神對話」、賈章柯(站台的導演)的「共眾場所」組合而成,結果也是不知所謂,可以總結的是:余力為的拍攝不會長進,令概念較為好的「公眾場所」死掉、蔡明亮的所謂短片可以不看,他的拍攝技巧很爛,爛得很、韓片是可以不看的東西、不認識的外國導演不要花錢看。

(030222)

Wednesday, November 03, 2004

重貼:《無賴漢》與寺山修司

《無賴漢》 / 篠田正浩 / 1970'

說寺山修司,看了篠田正浩的"無賴漢",也好看,是於1970的作品,把寺山修司編的劇本拍成電影,除了彰顯了寺山修司文字構圖的功力外,也加插了自己的特色,"無賴漢"無疑是個好看,也好聽,還只不過是十五塊錢的貨色,待後要看看他其他的作品,再論。說回寺山修司,長片我只看過他的"拋掉書包走上街"和死在田園",好看得不得了,我比較喜後者,很舞台,很豐富,很好聽,很顏色,看了以後很滿足,像是另一個版本的raul ruiz。可是寺山修司不能多產,他處理片子的手法很相像,但礙於劇本多變,才不致在手法上的悶旦,如ingmar bergman,他的片子是好看,但不像會有很多的進步。

“無賴漢”原著是自河竹默阿彌的“天衣粉上野初花”,再由寺山修司改編成電影。

(030117)

Tuesday, November 02, 2004

重貼:《至激雙雄》 / "the limey"

《至激雙雄》("the limey") / Steven Soderbergrh / 1999' / 89 mins

很難想像現在會有這樣的一個Steven Soderbergrh─史提芬 蘇德堡。

第一套是看他的"毒網"(traffic)、然後是"伊人當自強"(erin brockovich)、至今天晚上看了"至激雙雄"(the limey)。無疑我是把年序倒轉了,先看了近期作品,再回到過去,這是因為他告訴我,他是一個好導演。共同的是,這三部片子也是人的故事,"毒網"是很多看似不相干的人的故事,"伊人當自強"和"至激雙雄"也是「一個人」的故事,不同的是,後者是蘇德堡進軍荷里活前的作品,但很明顯的是:這部作品比其他的都要好,至少作舖排上比較好,有別於一般說故事的前述因,後有果的次序關係。雖然只是一個很簡單的復仇故事,但片子的本身就是推動力,讓你會看下去,跟著情節走,直至完結。 到了”伊人當自強”,是一個單親母親的故事。片子花了很大的篇幅、時間作描寫,描寫那單親母親,透過事件,來闡明這女人的利害之處。無疑的是茱莉亞羅拔絲把這角式給演活了,她讓你感受到女人的威力。 再下,”毒網”在電影院看的。比起前二來得偉大,結構上,是多人的故事在線性進行,角度是多了,但一如以往,也只是全知的那種而已,你可以說她比”伊人當自強”來得完整,但不比其來得特別好看。算是進步嗎?不知道。我只覺得”至激雙雄”值得推介,反正在香港沒上過電影院的正場,只在某年國際電影節中參展,現在在廉價vcd舖中售價十五,很抵吧。

(0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