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anblog

jan kwan. 26 years old already. studied in creative media before. said to be a media co-worker now.

Friday, October 29, 2004

《誰知赤子心》 / "nobody knows"

《誰知赤子心》 ("nobody knows") / 是枝裕和 (Hirokazu Koreeda) / 2004' / 141 mins

看這片不是為了柳樂優彌,雖則他是十四歲孩子嬴得了第五十七屆康城影展的最佳男主角,也嬴過梁朝偉。看這片是為了看導演是枝裕和說故事。我沒有看過《下一站,天國》,也沒有看過他更早期的,只是早陣子影藝上映過他二零零一年作品”distance”,我才看過這人說故事,至今我也沒有好好搞清楚那片的中文譯名是《這麼近、那麼遠》還是《這麼遠、那麼近》。

跟”distance”一樣,"nobody knows”也是是枝裕和編劇的,看他的感覺很是淡淡然、也戚戚然,是我想不到有更合適的形容了。這兩部片子故事發展沒有高潮跌起,但整體看便是一種連綿的推進,我想大概可以這樣子說,片子透過一個又一個的細節在堆砌著,在訴說著,故事的濃濃氣味在影院裏充斥著,歷久而不散。

”distance”說的是邪教組織各員殉教忌念日各人親友在某年掉念時的偶遇接連找出了那年事情的真實。"nobody knows"是講述單親母親拋下了四個跟不同男人生的黑市孩子去找尋幸福的同時子女們的「新生活」,故事是根據一九八八年東京的一個真實故事改篇,故事的原來版本有著太多流傳,不知道那個才是「真實」。及至現在方才發現原來是枝裕和要說的故事都能以繆繆數句總結,那麼他的魅力又在那呢?當我們看奇斯洛夫斯基的時候我們看到情感的流露,從片段與片段之間作拼揍感受就人性。當我們看是枝裕和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許多的生活點滴,好讓我們各自設計、思想著故事的行進和揣摩著主角們的心理變化,他就是會以細膩的鏡頭帶引著我們探索,彷彿在影院裏也會嗅到鏡頭中的氣味。

明、京子、茂、有紀,四個同母異父的孩子郤是相親相愛,縱使沒法生活,也不要分開;媽媽,是個大孩子,愛自己多過愛孩子,要他們為自己的幸福而犠牲,認為上學沒有用處,以孩子們也只能在家裏呆待;紗絺、便利店女店員都是點滴兒,是孩子們的唯一。場面、氣氛、事物、情感、堆砌:meiji草苺朱古力、紅封包、接媽媽火車、看飛機、打棒球、錢、媽媽的錢包、旅行喼、搬家、遊戲機、便當、咖哩、清水、小盆栽、便利店、說自己每次作愛也帶安全套的男人、朋友們、蹓躂、蠟筆、鋼琴、超人、杯麵......故事平淡郤很是豐富。我們看著一個家的建立、毁滅,最後又回到現實,我們看著孩子們的頭髮漸長、妹子的蠟筆到最後短得要磨掉指頭、錢一點一滴的流走、咖哩飯變成了過期飯團、水電媒給截掉、大伙兒在自製快樂,我們看到苦瀝的味道,那種苦,是不期然的切入內心,故事說完了還在纏繞。緊迫的鏡頭、連串的特寫反映著生活跟情感的變質跟生活的狀況,我們感受到張力的凝聚和爆發,在可愛場面背後引申出一個爛攤子。

我在想像死亡對這幾個孩子的意義,結果大概是:「不大明白」,「也要接受」和「繼續生活」。然而誰才有享樂的權利?孩子們?大人?還是誰?面對當下,我們要接受的又是甚麼?彷彿孩子們大最有享樂權利的是哥哥明,他可以明正言順的在街上遊逛、看漫畫、打電玩、交朋友等等等等。母親啦?大概是自私的,但面對自己的幸福誰又可以無私?孩子嘛,天生天養是了,然則如今只是權宜,有機會的話便會一家團聚,呼,在決定事情的時候我們總給自己藉口,但藉口根本就不存在,我們也不過要讓我們好過一點罷了,這根本是沒意思。的確,影像給了我們尤多的想像空間,到底這是emptiness?sadness?hopeless還是dreamless?童年、無學、憧憬、盼望、現實、無知、死亡、冰冷......所有事情都敍述得恰到其份,沒有脫軌。

柳樂優彌之所以得獎除了他還是個小鬼頭以外大概就是因為這故事這和角式的討好,老說舊不如新,梁朝偉每次也只重覆自己,怎嬴。

(0410251915> cinematheque boardway> house 1)

連結:http://www.daremoshiranai.com/

Sunday, October 10, 2004

重貼:《花樣年華》- 從蘇麗珍的旗袍看王家衛電影的設定

從蘇麗珍的旗袍看王家衛電影的設定

《花樣年華》的六十代、《亞飛正傳》的七十年代、《旺角卡門》的八十年代,及至《重慶森林》、《墮落天使》、《春光乍洩》的九十年代,我們從王家衛電影中看到不同的世紀,有著不同的故事。要在光影世界中展示時間可能性有很多,直接一點會是畫外音的說明,有如香港電台的劉家傑嚴正的述說著獅子山下的小故事;然而在聲音以外,事情也可以透過影像交代,也就是透過場景裝置、服裝、道具等美術項目展示故事的時間,甚至是人物的背景,這是電影的本質,也是電影跟別個媒體的區別。

說《花樣年華》的六十

張曼玉演的蘇麗珍是六十年代的小女人,因為丈夫的外遇,自己也把多餘的心神放在別的男人處去;的確,她是個沒有目標的女人,除了工作和丈夫,她已經不知道要把心神放到那去。眼前的她,是個千嬌百媚,千嬌百媚是因為娜娜多姿,牽引著梁朝偉飾的那個周慕雲的心神。

蘇麗珍在故事中穿的都是色彩斑爛的旗袍,那是中國傳統特色,表現著東方女性的體態美,也散發著蘇麗珍娜娜多姿、千嬌百媚的女性美。這是六十年代會花心神裝扮的女人的專有服飾,然而六十年代的女人還可以有其他衣著選擇,只是張叔平和王家衛都沒有為蘇選其他的服飾,因為穿旗袍的蘇麗珍才是周慕雲愛看到的女人,是上等一點而又與別不同的女人,而這才是這是故事自然發展下的結果:蘇麗珍是一個傳統可又不自禁越軌的東方小女人。

然而旗袍也帶引著《花樣年華》這故事的行進,我們看著那蛇腰扭動著,我們看到電影的節奏,除了聽到Nat King Cole的歌聲,我們也「聽」到蘇麗珍的步履,她的步伐本身就是一首輕重有道的爵士樂,這是高跟鞋、奧米加髮型和及膝旗袍的作用。試想像她穿的是恤衫西褲,我們便看不出電影節奏來,而「她」對於周慕雲來說也只不過是個尋常的鄰居而已。這是旗袍本身的神話,同時又引伸出一個孤單少婦的婚外情,一個美麗又讓人心動的故事設定。

當然,旗袍也是六十年代具代表性的打扮,而Nat King Cole也是那個時候有名的爵士音樂演唱家,由此配以場景、道具和音樂,我們知道眼前發生的是六十年代的故事而不是其他。

再者,王家衛要說香港裏的小上海除了餛飩和潘廸華,便一定要說到旗袍。上海人的針線做得好,六十年代造衫的裁縫大都是上海人,這也許是蘇麗珍每晚也穿旗袍買餛飩的另一個註腳,也就是對小上海的營造,令人不自覺投入這個假設之中,也融入到主角們的情慾之中。

看著蘇麗珍的旗袍如走馬燈的在轉換,我們意識到時間的改變;上班、下班、買吃的、閒逛,電影裏的時間並不是以直線行進,這都是她的生活片段,我們意識到她跟他搭上了並不是一時三刻的事,我們大概可以知道那個年份他們之間出了亂子,郤又看不到那是多少天多少月間發生的事,這是服飾轉換營造出來的時間斷層,只有用以想像,我們才可以把斷裂了的零碎縫合拼揍。

終回

王家衛跟張叔平對電影時間的打造是十分細緻的,他們透過美工令觀眾很容便投入了設定的時間和事情當中,《花樣年華》的蘇麗珍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然而每部王家衛的片子也有一個特定的蘇麗珍,存活在不同時空但有著同一的小女人。

連結:http://www.wkw-inthemoodforlove.com/

(040516)

Tuesday, October 05, 2004

《聖‧教‧慾》/ "bad education"

《聖‧教‧慾》("bad education") / Pedro Almodóvar / 2004' / 105 mins

他曾經為某雜誌寫過幾篇有關艾慕杜華的文章,有些是介紹這片的。

當提起筆的時候我不知道要怎去寫有關這片,我到底是要從那一方面著手才好?我在想《聖‧教‧慾》是一部怎麼樣的點子。說是半自傳的題材對於我來說沒有起得甚麼樣的作用,我們到底還是分不出那部份是真實,那一些是假像,然而是否與導者有關、有怎麼樣的關係等等那已經是後話,眼前的還只是一部好戲。

我也聽過其他人對這片的意見,也很極端。有些人說很悶,單看trailer已不感興趣,看過以後也只是一般;又有一些說好看極了,不得不看,當然我們要相信的最終只有自己,而且只可以是自己。眼前的艾慕杜華像蛻變了的蝴蝶,《聖‧教‧慾》比起《對她有話兒》更是瑰麗動人,畫面的粉雕玉啄已是另一層次的事兒。開埸的頭幾分鐘身邊朋友都大呼漂亮,及後的結局大伙兒也大喊有趣;彷彿艾慕杜華的電影已經不只是光和影,還有很多很多的可能。

我在估計是因為題材的關係,艾慕杜華放的心機也尤其的多;影像上我們看得很飽足,故事上的發展也多添了一份的複雜性,眼前的《聖‧教‧慾》跟《論盡我亞媽》和《對她有話兒》很是很是不同,是那種完完全全的脫胎換骨,當然我們還能從片子中找到相同的一個艾慕杜華,是找到他那份獨有的感覺和氣味。

《聖‧教‧慾》在我的理解下是一部穿梭時間和空間的電影,在說著四個人的故事:Ángel/Juan/Zahara、Enrique、Father Manolo跟Ignacio的故事,其他的人物根本就不礙事。他們四個在過去現在戲裏戲外以及回憶中展示自己,只有他們才會知道箇中的真正「故事」是甚麼,而我們看到的還不過是一個又一個的所謂「事實」,當下的「事實」就是他們都深愛著那個,就是為著忘不了的愛情,編織出自己的「過去」。他們在好奇,他們也在尋找,是在尋找那失落了的愛情還是淡薄餘温?我漸漸的覺得這是一部愛情片子多於一切,大概只有這是真實直接的。改變、交錯、錯摸,很直接的展示在觀眾眼前的敍事手法;鬆散、狐疑、重組,是跟著電影走時的感覺;餘下的有只有毁滅,就是他們的出路。

還有的是這片的結構有點像《sex and lucia》,一部我很喜歡的電影;sound track也很好聽,是一直以來艾慕杜華電影的特色。

#按:演Enrique的Fele Martínez是在julio medem的"the lover of the arctic circle"的otto,那時有型,如今也是;當Juan的Gael García Bernal是「狗男女的愛」和「衰仔失樂園」的男主角,晚一點會有他擔演哲古華拉的片子上影;還有那個javier cámara ,在「對她有話兒」當痴心男護,如今是Zahara的「女性」好友。

(040923> cinematheque boardway> house 2)

連結:www.lamalaeducacion.com

Monday, October 04, 2004

《戲夢巴黎》II

忘了這個連結:http://www.thedreamersilfilm.it/